news 04 01

口罩國家隊 : 護罩行動&創罩奇蹟

全球新冠疫情急遽惡化,最先拉警報的便是防疫物資奇缺,西班牙傳出一片口罩喊價上萬元,法國第一位因感染而殉職的急診室醫師,離世主因正是缺乏醫用口罩等防護裝備。

瘋搶「救命口罩」,在歐美各國輪流上演。對比之下,台灣每一位民眾皆能定期買到平價的醫用口罩,實屬「大確幸」。

幕後功臣口罩國家隊的成員,除了近30家工具機業者,其實還包含了政府、法人組織及口罩原料、重要零組件等數十家廠商。尤其是業者,原本是競爭者的他們,從互不相讓變成通力合作,有些還無償幫忙,心甘情願在背後默默守護台灣人。

全面剖析口罩國家隊的組成,最上游的工具機國家隊,第一批至少有15家廠商和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、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、工研院機械所三大法人團隊。後來主動要求加入、為國家貢獻一份心力的第二批,則約有12家。

圖/無償幫忙的工具機國家隊成員。陳心慈製

 

工具機國家隊的參與者之一、台灣引興董事長王慶華還原當時情景,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與經濟部長沈榮津在過年前,聽了派去武漢了解疫情的人員回來報告,頓時發現情勢嚴峻,而大陸占全球口罩產量至少六成以上,一旦管制出口,台灣的口罩產量去年平均一天188萬片,勢必不夠2300萬人使用。

解方之一,自然是盡快添購製造口罩的設備,增加產能。經過盤點,台灣的口罩機製造廠竟然多數已經外移,最大的兩家、長宏機械和權和機械全是中小企業,員工不到20個人。一下接到60台,後來又追加32台的口罩機大單,根本來不及生產。

圖/口罩國家隊。張智傑攝

該是我們工具機業者去出力的時候!

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前任理事長、東台集團董事長嚴瑞雄得知消息,在公會LINE群組中發起呼籲:「口罩機不夠,該是我們工具機業者去出力的時候。」當下獲得會員響應,陸陸續續有近30家企業加入。

公會現任理事長、哈伯精密董事長許文憲,旋即成立工作小組,並任命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賴永祥擔任指揮官,瀧澤科技總經理戴雲錦當副指揮官,因為他的公司離口罩機製造廠的所在地比較近。再加上副理事長、靄崴科技董事長陳金柏,與常務理事、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。

在六位靈魂人物安排之下,近30家工具機業者總計派出130餘位工作人員,大多從台中北上至五股,協助長宏機械和權和機械生產口罩機。

另外還有數十家重要零組件業者加入製造行列,包括長青、碧山、智控等。

「我們都派精英出去,」王慶華強調,這130餘人可不是初出茅廬的技師,裡面有廠長,有經理:「因為有些組件還是要高階的人,才有技術能力加工。」

王慶華描繪眾人剛集結時的場景,剛開始去的第一天,可能怎麼回事也不知道,所以只能自己買車票,自己吃便當,可能工具不夠,還要自己帶工具,「這次真的是團隊的力量。」

圖/左起依序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賴永祥、工具機公會理事長許文憲、瀧澤科技總經理戴雲錦、工具機公會名譽理事長嚴瑞雄。張智傑攝

 

來自四面八方的130餘人,分屬如此多家公司,有趣的是,原來是同行相忌,而一旦投入到製造的現場,卻完全打破同行概念,彼此不分理由,一心一意把口罩製造機做好,追根究底是出於一種「防疫優先」的使命感。

沈榮津一提到口罩國家隊,總是強調第一批的60台口罩機,按照平常生產速度要半年,如今只一個半月就交機,效率超常。

政府×口罩國家隊:日產千萬片口罩

難得的是,工具機國家隊化身義工,幫忙到底完全不收費。一位經濟部官員透露,當把情況報給行政院長蘇貞昌,院長指示:「不可以讓他們做白工,要給錢。」經濟部便去找公會,公會說:「我們不收。」回報院長,蘇貞昌不太高興:「叫你們做這件事都做不好。」經濟部只得再去拜託工具機業者收錢。

來來回回溝通數趟,業者就是堅決不收,院長最後拍板:「謝謝他們的幫忙,等疫情過後再到台中去登門拜謝。」

口罩國家隊的產業鏈中游,是口罩原料供應商,他們的貢獻卻很少人提起。

製造一只醫用口罩,所需原料還不少,從PP粒、不織布原料、最內層的水針不織布、中間層的熔噴不織布、最外層的紡黏不織布,再到耳掛帶、鼻梁壓條,總計整合了台塑、李長榮化工、台化、遠東、南六、康那香等20餘家知名企業。

圖/口罩原料供應商也情義相挺。陳心慈製

 

沒有政府領軍,整合一事絕對做不好。

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指出,針對口罩原料,考慮到緊繃的疫情之下,口罩原料在這個時間點一定出現價格哄抬。於是,經濟部很快組成協調小組,成員包括經濟部長官、工業局、不織布公會的理事長,再加上把口罩做出來的業者,共同協商。

原料供應商出於「國家是一體」的思考,無須賺那麼多錢,最後,買方和賣方商量出一個皆大歡喜的價格,口罩的最終售價也才能一片5元賣給一般民眾。

口罩國家隊的生產下游,別忘了那些24小時加班的口罩製造商。

截至3月27日,台灣國產醫用口罩可達日產1000萬片,供應無虞。背後的背後,是30餘家默默趕工口罩的無名英雄。

圖/口罩製造商「附條件」受贈口罩機。陳心慈製

 

楊志清指出,當全新的口罩機出廠後,便會送到各口罩廠進行生產,政府特地設計了一個相當獨特的方案,名為「附帶條件式的贈與」。

口罩機一台300萬元,由政府埋單,但不是免費贈送給口罩廠,而是有一定的附帶條件。

首先,每一個機台總計至少要生產出500萬片,其中120萬片直接交給政府,口罩的徵用價格一片2.5元,120萬片乘上2.5元,相當於300萬元,便是這台口罩機的設備費,等於是用所生產的口罩抵用設備的花費。

此外,口罩廠還要再多做380萬片,這一部分,政府則用一片2.5元向口罩廠購買。而這些口罩機皆不可出口,若未來要汰舊換新,一旦搬離工廠皆要報備。

「所以叫附帶條件式的贈與,」楊志清說。

這場動員工具機、口罩機、原料和口罩廠的「國家任務」,展現出上百家台灣企業的卓越實戰力,亦再次在國際上擦亮MIT的招牌。

(出處: 遠見雜誌-文 / 邱莉燕;攝影 / 張智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