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10 p

【李老師專欄】臺灣引興 能說又能行 才是真功夫

文章出處:李兆華 老師 精益企業 2020-06-08

與臺灣引興王慶華董事長的結緣始於2013年,應工業局的邀請,繼2000年輔導自行車產業之後,國瑞汽車規劃了輔導工具機產業的專案,引興是第一班三家公司之一。王董是2006年M-team成立時的副會長,長年浸淫於TPM、TPS之中,一到引興現場即能看出他對實踐改善的用心,面對2013年當時已甚高水準的引興現場,該如何更精進呢?
正好國瑞汽車前總經理原田武彥出版了他在豐田40年,學自大野耐一先生與他自己實踐的心得--《流的傳承》,先如法泡制吧!
在以下的商周報導中,王董現身說法地說明了其學習與實踐心得,讓物料與業務如流水般川流不息的概念落實、貫穿於整個經營系統的形象,更是引人入勝。

讓產線如流水暢通
「成品在我工廠不會超過兩小時」

臺灣引興位於台中大肚山上,是中部工具機聚落的一員,他做的不是工具機,僅僅只是上頭的伸縮護罩,那是工具機切削金屬時,搜集鐵屑以防止飛濺的零件,卻做到全球產量第一。

但這家不起眼的零件工廠,卻是出了名的精益生產案例,至今有超過1萬人次參觀。產線如同溪水般持續流動,每個產品都是及時生產、及時交貨,董事長王慶華驕傲的說:「同業從投料到成品,是以日為單位,我們是30分鐘。成品做好,在我工廠裡不會超過兩個小時。」

一般工具機業界庫存往往占年營收的20%至30%,引興的庫存卻只占年營收0.6%,逼近零庫存,整間廠房只有一個會議室大小的倉庫。

如水一般的行板,是臺灣引興的節奏。但奇特的是,這個工廠沒有自動化倉儲系統、沒有生產條碼,反而是把生產資訊手寫在看板上,每個工作站的天花板上都有呼叫燈,一個流程卡住,上面的呼叫燈就如救護車般開始旋轉閃亮,所有人一目了然。

水流必須暢通才有活路,或許王慶華體悟特別深。他出身台中清水佃農之家,王家租的田位在大甲溪下游,旱季的時候水量不足,身為長子的他,10歲不到就得趁著三更半夜去挖通上游其餘水田的儲水區,讓水流暢通到下游來灌溉。

他從小怕鬼,但即使被鄰人拿棍子追打,躲進田裡差點被蛇咬,也不得不摸黑搶水,因為沒有水流、田裡稻子就長不好;收成差、就沒飯吃。

饑餓的滋味他是嘗過的。5歲時,全家人窮到沒飯吃,餓了一整天,他走出家門想挖些野菜當食物,鄰居好心把他抱到廚房的板凳上喂一碗稀飯,他狼吞虎嚥吃完,正打算再伸手要,抬頭卻迎上父親嚴厲的眼神。

同樣餓了一天的父親先對鄰居深深一鞠躬,接著打了幼小的他一頓屁股:「人家給你飯吃,你吃到不餓就好,不許吃到飽。」

連吃飽都是奢侈,明明已是1970年代,他家卻連電都沒有。雖然他從小名列前茅,但一窮二白的家境,讓他清楚知道自己沒有權利升學。國中畢業典禮當天,同學都在討論暑假要去哪裡玩,他卻默默轉車又轉車,當天下午1點就準時到台中市的工廠報到當學徒。

讓錯誤如清淤排除
「錯誤今、明不解決,永遠不會解決」

他知道,要翻轉歹命,只能靠創業。23歲時,他以借來的51萬元創業,租了一個18坪的破舊倉庫,每次下雨得用5個水桶來接漏水,以工具機的外殼鈑金起家,2000年左右他遇到兩次客戶倒帳事件,一次倒帳數千萬元,等同一次賠光約3年盈餘。

「傳統工廠是這樣的:客戶訂1個月的貨,我問他要不要一次訂3個月,還幫他打9折。可是客戶一倒,客制化產品全部變成廢鐵。」他意識到傳統的生產策略,反而害自己被龐大庫存壓垮。

他想起1985年頭一次出國到日本,在日本鈑金同業工廠內看到TPS制度(Toyota Production System,豐田精益生產)的零庫存工廠,當時也曾萌生引進自家公司的念頭。

「那時覺得『有為者亦若是』,回來就把倉庫打掉,以為這樣就沒地方庫存啦,哈哈哈,真蠢。」他自嘲:「零庫存其實是個結果,我卻把它當成手段。」

國中畢業、黑手出身的他,2006年決心推動精益管理,土法煉鋼的第一步,就是將產線逐漸縮短。引興的產線長度11年來縮短了8成,他舉一條產線為例:「這條產線原本是90公尺,我們一縮再縮,現在已經是16公尺。」

他透過動線的調整、機台的配置,縮短產線的長度。但這並非一蹴可幾,而是透過不斷的嘗試與改變:「有時候把機台往這裡調一下,動線就不順,反而變長,我就再調回來。」

生產時間更是濃縮再濃縮,連產品生產及配送也分區,將同區客戶的產品,安排在同段時間上線。「同業從投料到成品是以日為單位,我2007年是4小時,花了13年,現在是30分鐘。」

看似順暢的水流,卻是靠著不時斬斷水流、清除淤積來完成。一般工廠出錯,把錯誤產品丟一邊就能繼續生產,他卻要求整條產線停機至少兩小時,把錯誤產品做到對,才能重開產線。「丟到一旁的錯誤是無效的錯誤,今天不解決、明天不解決、永遠都不可能解決。」

只要一個環節出錯,頭頂上的紅燈立刻旋轉,15秒內產線主管就會到場,人都聚過來搞清楚錯誤。以前一個零件可能在兩個工作站之間躺一天,現在連10分鐘都不到。

「我的做法是要把停頓的浪費永遠消除,而不是要員工動作加快。」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為了要讓產品暢通,以最穩定的速度流到該去的地方。

員工規矩也滴水不漏
「不是自動化,是自働化,差別在『人』」

靠著緊密的流程管理,新品開發速度也格外快,他將超過60項的設計參數邏輯化,顧客把資料登錄產品自動設計系統,電腦就能把原需兩天的設計變成只要45分鐘:「有時候跟客戶談完生意,吃個飯,設計已經好了。」

從前客戶訂1個月的貨,為了獲利,他想辦法賣他3個月的貨,龐大庫存造成經營危機;現在就算客戶訂1個月的貨,他也會問清楚是哪天要,以日為單位交貨。將臺灣內銷客戶串成一條路線,安排固定班次貨車,然後根據事先規畫好的行駛路線沿路交貨,抵達時間還剛好配合客戶的生產時程。

因為無倉庫,所以無處不是倉庫。內銷從工作站、貨車,外銷時甚至連太平洋上的貨櫃,都是他暫時存放貨物的地方,而這些背後,靠的是精密的計算與無數跟客戶的即時溝通與調整。

曾有工廠改善顧問對他建議,產線要快,應該要規畫無人搬運車以及條碼倉儲系統,費用大約需要6千萬元,他思考了3天覺得不對勁。

「搬運是豐田生產方式上的7大浪費之一。我產線設計將搬運縮到最短,那我要無人搬運車幹嘛?投料到產品縮短到30分鐘,我就不需要知道產品15分鐘前在哪,掃條碼幹嘛?」

他認為,複雜的電腦系統,不如一塊隨著物料移動的看板;多一道掃條碼動作,還不如去加快生產速度。他說:「我們不是自動化,是自働化,差別在『人』。用人的智慧去控制,自働化的出發點是人機和諧、確保品質。」

「人」是工廠成功的主要原因,所以他對員工格外挑剔。新進員工1個月內陣亡率高達7成,原因在於規矩太多。

「你說1個月?太長了!」王慶華笑咪咪糾正我:「受不了的人第1天就會走,頂多忍7天。」

他承認自己是細節狂。員工新生訓練資料從怎麼吃飯、怎麼上廁所開始教起。工廠廁所不落一滴水、餐廳不落一粒米,他規定員工自己帶碗:「你不是來捧別人的飯碗,而是捧你自己的飯碗。」

公司電話響3聲之內一定要接起來,遞名片時的手勢、鞠躬幅度,辦公室窗簾在每天幾點幾分要開合到什麼角度,他都有規定。工廠內台車若偏離1公分就要被糾正,一份企畫書被退10次是常態,臺灣引興36周年慶的5分鐘影片被他足足退了20次。

用Google搜尋臺灣引興會看到「很有制度、但太過細節」的評論,而這也是業界對他的普遍評價,甚至有同業形容他「把人訓練成機器」。

「他這個人真的吹毛求疵,從生活細節到工廠細節,掌握到滴水不漏,我敢說全世界沒人能跟他拼。」認識他三十餘年的百德機械董事長謝瑞木搖頭直笑:「連我是客戶,都說夠了夠了,不用精准到這樣,他還是很堅持。」

人對了,福利如雨落不完
新人流動率超高,但熬過留任率破8成!

密密麻麻的規定導致新進員工如水流,但是熬過3個月後,留任率就超過8成,甚至變成像是一種信仰。

「老公都在抱怨我來這裡工作後,回家也要把碗盤擺成直角、洗手間不能有一滴水。」員工笑稱:「老闆很嚴,可是他對誰都一樣,包括對自己。」

「系統設計好,會自然誘發善與惡,適合的人自然會留下來,不適合的人就會離開。」他寧可花高昂的招募成本,也要挑對人,認為這樣可以省下後續的時間成本,因為在超級生產力背後,靠的就是環環相扣的緊密流程管理。

但只要人找對了,他會對員工極為體貼。公司供應員工三餐,因為他看到員工總是為了買早餐趕上班而飛車,擔心他們出車禍,乾脆連早餐都供應。到職滿半年的員工,他跟幹部會去家庭訪問,瞭解家庭情況。年輕員工因服兵役而離職,他照樣發給三節獎金、生日還寄禮金給員工的母親……

細節狂老闆連列起照顧員工條款,同樣細緻瑣碎,滴滴答答就像雨滴一般落個沒完。或許就是靠著水一般無孔不入、無比堅韌的個性,讓這個農家孩子,終於在工具機界打出了一片天。

總結

我常對引興的幹部說,若要我說你們有什麼缺點,我只能說你們太好學了,雖然因此超越了許多同業,但若有餘地好好地思考、消化所學,將可以更精益。

商周的報導中,王董強調了公司經營的特色在於規劃了一個容易工作,會流動、靈活的滿足顧客短鏈,與容易團隊合作的工作與生活環境,因此人與系統都能生生不息地進化。

這些都不是大道理,只是道法自然,不論行業與規模都可模仿,期待因此有更多願意造福鄉里的企業來加入精益之旅。